点击注册
点击注册
.
.

上清所谢汉立推进跨境清算的中国标准

发布日期:2022-08-11 15:45    点击次数:138

谢汉立 上海清算所监事会主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繁荣发展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球已有6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作为投融资和交易、计价、储备等货币功能持续深化、有所突破并逐渐显现,与之相伴的是人民币跨境清算业务的蓬勃发展,超过32万家企业和270多家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与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和地区达242个。

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融入和助推金融市场开放,服务我国金融规则标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兼具中央对手清算和登记托管职能的金融基础设施,主动作为,发挥基础设施架桥铺路的中枢纽带作用,创新构建跨境清算服务体系,努力夯实我国金融开放发展基础,积极服务提升我国对国际金融规则标准的影响力。

清算所发挥规则标准影响力的内生优势

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实践均表明,金融基础设施既是提供跨境清算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制定和执行金融产品和业务层面的规则标准,还能够直接反映以及间接拓展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关政策,具有发挥金融规则标准影响力的内生基础。

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跨境清算服务是金融实践的经验

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直接入市投资、债券通、基金互认、黄金国际版、特定品种期货等多种渠道投资我国金融市场。随着跨境清算业务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下跨境清算服务的拓展,业务规模迅速增长。以我国债券市场为例,2019年,境外机构现券交易清算量共5.3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6.8倍;2019年末,境外机构共持有债券2.19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250%以上;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达到2608家,相较2015年末增加2300家。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极大激发了境外机构积极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热情,其中“债券通”推出两年多来,已成为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2019年末,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有上海清算所托管债券余额1155亿元,占境外机构在上海清算所持有余额的37%。

国际上,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跨境清算业务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以欧洲市场的中央对手方(CCP)互联互通为例,目前欧洲有5个中央对手方互联互通安排,涉及6家机构,即意大利清算所(CC&G)、伦敦清算所法国公司(LCH SA)、欧洲清算所(EuroCCP)、伦敦清算所英国公司(LCH Ltd)、瑞士交易所清算公司(SIX x-clear AG)和瑞士交易所清算公司挪威分公司(SIXX NO)。这一机制有助于减少市场机构碎片化的交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而且,跨境清算业务已经成为部分中央对手方的主要业务,在意大利清算所与伦敦清算所法国公司的互联互通安排中,跨境清算份额占意大利清算所清算总额的80%以上;对瑞士交易所清算公司挪威分公司而言,其与欧洲清算所和伦敦清算所英国公司的两个互联互通安排,共占其清算总额的58%。

2012年,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现为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与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IOSCO)发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标准。根据其定义,金融基础设施机构不仅为金融市场提供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服务,更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一套通用的规则和程序。

上海清算所的探索实践

作为建立于2009年的年轻机构,上海清算所在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学习的情况下,坚持按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国际标准开展建设,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框架、一般业务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着手,规范建设中央对手清算和登记托管业务体系,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和国际同业最佳实践经验等持续完善,务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上海清算所获得人民银行合格中央对手方认定,成为国内第一家被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合格中央对手方。2017年,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上海清算所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组织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评估显示,上海清算所风控管理安排设计良好,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要求。同时,根据人民银行指导,有序推进合格中央对手方的跨境监管认证,逐步打通国际业务拓展的制度障碍。2016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上海清算所发布不行动函,上海清算所可以向美资在华非法人银行提供自营清算服务。2017年《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将该不行动函期限进一步延至2021年。上海清算所向欧盟申请第三国中央对手方的认证程序,也已进入最后阶段。

巧借“软硬联通”服务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大局

上海清算所不仅重视推动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硬联通”,还积极推进我国金融制度与国际制度的“软联通”,在跨境清算服务中将国内制度融入金融产品和业务的运行规则标准,向国际潜移默化地推广我国金融制度理念,形成软硬件全面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大局。

一是加强互联互通,以创新合作提升我国金融市场整体竞争力。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以来,上海清算所先后与多家金融基础设施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积极为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其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密切合作,通过前后台机构联动和后台托管机构间协作,支持跨机构债券借贷业务开展,通过建立跨托管系统连接高效服务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其二,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同业密切合作,设计推进债券市场高质量互联互通可行方案,提高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和市场机构便利度,设计推进跨市场债券ETF创新产品,促进提升两个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其三,与其他金融市场同业密切合作,为标准化票据产品提供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服务,促进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联通,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定价能力,增强票据的融资功能。

二是丰富产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吸引力。

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方面,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银行间市场唯一一家专业化集中清算机构,与国际同步建立了全面覆盖场外市场债券、利率衍生品、外汇和汇率衍生品、信用衍生品、大宗商品衍生品五大类中央对手清算服务体系。同时实现多项创新突破:其一,债券业务上,现货清算和衍生品清算并重,正在探索通用质押式回购等新业务;其二,利率衍生品业务上,服务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后全球第三个成功落地场外衍生品强制中央对手清算的国家,支持我国制度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三,外汇和汇率衍生品业务上,全面涵盖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其中场外外汇期权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其四,信用衍生品业务上,同步提供双边清算和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与同业和市场机构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个立足中国市场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其五,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上,以清算机制创新带动交易市场发展,产品包括航运、能源、碳排放等六大行业17个品种,有效服务各类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发展。2019年,中央对手清算123.8万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到30.1%。

登记托管业务方面,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三大债券登记托管机构之一,已全面覆盖金融债券、信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凭证类信用衍生品4大类产品,实现了对公司信用债全券种托管,并为市场提供招标发行、登记托管和清算结算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优势,推出债券净额清算业务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同步创设等举措,有效推动信用债券发行流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19年,服务债券发行25.2万亿元,期末托管余额22.3万亿元,服务发行人近6000家、投资者近25000家。

三是实践中找规律,探索跨境清算的中国方案。

其一,在“债券通”框架下,与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建立连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中引入多级托管创新机制,同时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立自动化连接,支持“债券通”交易通过付款方发起、托管机构发起两种模式灵活办理DVP结算,尊重各类市场机构业务习惯,无缝衔接境内与境外市场。

其二,与伦敦金融基础设施合作推出跨境外汇清算业务,其中重点创新了集中授信、实时接单、担保交收、境内外结算银行联动等核心业务模式,有助于规避时区带来的跨境清算结算和流动性风险,填补了我国跨境外汇交易清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空白。

其三,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合作开展面向境内绿色债券发行人的境内外同步信息披露服务,实现境内绿色债券面向境内境外市场的同步信息披露,便利直接入市、债券通投资人获取银行间市场信息等。

在探索跨境清算中国方案的同时,上海清算所持续优化跨境清算服务,提升市场机构参与体验。包括:更好服务境内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探索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的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推动首家境外商业机构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参与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不断完善各类国际化金融服务,对标国际最佳实践,切实解决境外投资人诉求,如为“熊猫债”发行人提供定制化税收服务,制定境外投资者非交易过户操作指引,延长境外投资者结算周期等,持续提升市场参与的便利性,等等。

四是参与标准制定,努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上海清算所作为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现任主席的派出单位,积极参与国际行业协会治理,主导开展了中央对手方量化披露实务标准等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已成为国际上广受认同的“外滩标准”,入选“上海标准”的金融领域行业标准。截至目前,不仅占全球市场业务规模95%以上的主流国际清算机构均遵守“外滩标准”,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也根据该标准制定了风险监测数据指标。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连接桥梁

为落实《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要求,上海清算所将发挥保障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探索高效专业的跨境清算业务,持续服务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发展。

一是深耕银行间市场创新发展。

在人民银行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框架下,立足全局参与金融基础设施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与国内金融基础设施的联动。为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海清算所将进一步深化研究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机制设计,积极对接规范的大宗商品现货平台,创新构建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模式,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安全、高效的清算“云服务”,实现现货、衍生品以及金融、仓储、物流多维衔接。未来,还将研究基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研究引入境外投资者,打造服务境内外机构的交易、清算、风险管理和定价等综合性需求的、期现联动、境内外联通的大市场和大平台。

二是拓展境内外市场连接桥梁。

探索多样化国际合作,巩固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主战场地位,研究增加“债券通”渠道交易品种,丰富境外投资者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手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推动更好满足国际需求的模式,包括与全球托管行、ICSD、境外CSD等互联互通的可行合作方式。同时,积极研究莫斯科交易所等境外同业机构,参与外汇集中清算业务等境内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可行性。

三是延伸服务深度与广度。

为持续完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上海清算所不断延伸现有债券、利率衍生品、外汇及汇率衍生品、信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现货及衍生品的清算结算服务体系,扩大以中央对手清算为核心的清算结算机制应用范围。同时,以市场机构的高效便利为导向加速服务优化,特别是注重提升境外投资者服务效率,结合投资者需求持续做好配套服务完善,大力发展代理清算,引入更多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市场、参与各项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储备思考业务发展蓝图。

上海清算所作为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线机构,未来将进一步主动探索金融服务生态圈,储备研究国际货币、国际产品的清算平台,面向国际提供全面的中央对手清算服务,满足境内外机构不同产品和币种的交易清算需求,降低境内实体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的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进一步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成本,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繁荣发展。